找到相关内容656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北大修心融智企业精英高级研修班学员赴柏林禅寺参访

    理。把员工当圣贤来尊重,这是因缘。你把他当小人,他也容易诱发小人的因素,你以圣贤对 待,他就容易诱发圣贤心。员工中长短不齐是正常的,管理者的心要像大海一样,大海里面有鱼, 有虾,有龙,全能包容。管理者应有的心态是心甘情愿的做牛做马。 24日下午,明勇法师作了佛教简史的报告,介绍了“四圣谛”“十二因缘”“六波罗密”“三 法印”等佛陀的教法;佛教的知识以及太虚大师“人生佛教”的思想,...

    柏林禅寺

    |柏林禅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159074723.html
  • 戒淫的妙法

    消耗,对成材有好处。   戒淫,通过饮食调节效果比较好。   戒淫原理   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,都需要多种因素汇合才能够发生。淫欲也是这样。所以,戒淫要从因地上下手,断绝导致淫欲的... 这是修行的基础。   楞严咒的功效很大,对戒淫最有帮助,愿大家引起重视,这个护法很厉害,持颂楞严咒可以成就戒律,对末众生证成佛果是不可缺的,切记切记。   如果淫欲当前,不知道咋办,就先饿...

    小蚂蚁

    |戒淫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749509796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?

    使它更博大、精深、玄妙,从人间推广而至于无限,所以说,原始的经典是以人间为物件,而大乘经典则是以菩萨为物件。   可是,大乘经典绝对没有离开原始佛法的基本原则,据因缘而讲空、无,讲实相无相,据因果而讲有、真有、妙有。其实这是一体的两面,空和有本不相离,这是因缘、因果基本法则的极致。所以,大乘佛法不论是否为佛说,或者菩萨说,或者其他众生说,都不可以真伪来做取舍,只要符合佛法的原则就好。   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1331172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经由观心,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,是假非实;但虽知假,仍被念头所迷失,受其左右而不自觉,以致无法摄心归空,并进而造业受苦,是何道理?

    问: 经由观心,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,是假非实;但虽知假,仍被念头所迷失,受其左右而不自觉,以致无法摄心归空,并进而造业受苦,是何道理? 圣严法师答: 观想法,只是工具,用佛说的观想法,理解佛说的因缘,从理论上已能接受。此是由教育的功能所得的认知,不是由自己内心深处发现的亲证实悟。由教育所得的认知,当然也有用处,只是遇到心相活动的微细处、粗重烦恼的相应处,往往无法自主,也无能自觉,故称为障──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50311781.html
  • 道坚法师在中国三峡博物馆作“佛教收藏观”的演讲

    佛教收藏的理念,佛教讲缘起的法则,不承受有永恒独立存在的事物。万事万物皆归于成、住、坏、空,终将坏灭,故佛教收藏,无执着,无取舍,非占有,非牟利,是因缘。这种随缘为之的收藏观,却将信仰的虔诚与的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道坚法师在中国三峡博物馆作“佛教收藏观”的演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9/11081315994.html
  • 香港大学副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来沪为佛教英语班授课

    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佛教的认识和评价,指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和哲学之处主要在于,佛陀在因缘的基础上,提出了四圣谛等伟大的教导,使得佛教具有重知性,重理解,重智慧的显著特点。以四圣谛为例,苦和集,是科学家...

    佚名

    |授课|佛教英语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2/09223635354.html
  • 迷信,正信与实信

    就是因缘’,仔细点学十二支因缘可以发现这个说法不完全:十一支都是因果相续,只这无明不由缘生,为什么?逻辑思维的用处到此为止,无法再进。如习气不改,非用思维心在这点上死抠就只是枉费心机。所以...过去现在未来,三世因果’。要让人正信因果看来难,似乎非有宿命通才可。真有那么难吗?因果的道理在十二支因缘辗转相生里,经里讲得很明白,花点力气去啃,不用通宿命就可以懂。懂十二支因缘后才能于...

    越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540206.html
  • 佛教的十法界观

    就是创造人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十善的心,就是创造天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四谛的心,就是创造声闻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十二因缘的心,就是创造缘觉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六度法的心,就是...  法界,是世界的别称;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,法界是无限的称呼。因为眼所见的,有形的东西叫做法,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。所以以为界,纵横含摄,大而无外,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。  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841132.html
  • 佛教的十法界观法界

    五戒的心,就是创造人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十善的心,就是创造天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四谛的心,就是创造声闻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十二因缘的心,就是创造缘觉法界的动力;  起了一念修六度法...佛教的十法界观法界,是世界的别称;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,法界是无限的称呼。因为眼所见的,有形的东西叫做法,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。所以以为界,纵横含摄,大而无外,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953747.html
  • 慧观五时教之说

    种人的不同根机分别施教,对声闻人说四谛(有);对缘觉说十二因缘(空);对菩萨说六度四摄(空有相即)。因为修行的因缘不同,所证的果位也不同,故称“三乘别教”。二是三乘通教:指般若为三乘通学,通化声闻...等出般若波罗蜜,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,譬如醍醐,言醍醐者喻佛性。”在《大乘玄论》卷五说:“成实师五味相生配五时教,四谛有相差别,故出十二部经,修多罗名本,般若是诸法根本,故般若名修多罗。《维摩诘经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454682.html